览八大山人花鸟画,发现八大完成了六个大创意,因而开发了中国花鸟画的新种别,因而成其伟大。我今说之,学者识之。一、八大山人的六大创意第一个大创意:抒写孤苦中国花鸟画,向来注满“正能量”,正如《宣和画谱》(宋)花鸟叙论所说,画牡丹、芍药、鸾凤、孔雀等,要“使之富贵”;画松竹梅菊、鸥鹭雁鹜等,要“见之幽闲”;画杨柳梧桐,要“扶疏风骚”;画乔松古柏,要“岁寒磊落”。
这是花鸟画的主流价值观。自宋已降,上述花鸟画的“正能量”价值观在实际创作中蔚为传统,一般画家都在这一传统的园囿中营生活,几无一人有所突破,更无一人颠覆。
八大山人,国破家亡、匿迹山林、藏于僧道、亦疯亦癫,这般身世,万般孤苦。而孤苦,这种“负能量”与“正能量”格格不入,在花鸟画中是不宜抒写因而也未曾抒写的。
八大,必须突破,必须颠覆,因为,无孤苦则无八大。图1.八大山人《荷花小鸟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灼灼荷花与岌岌危石烘托凸显了小鸟的孤苦,那压头的荷叶,表示着孤困的运气无可挣脱,真是苦到了极点。抒写孤苦,八大颠覆了花鸟画的“正能量”价值观和传统,图1就代表着这样一个前无昔人的大创意。
这个大创意,八大举行了不知几多次演绎(参图2)。图2.八大山人《荷花翠鸟图》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价1100万元第二个大创意:还以冷傲世事之险恶,时势之欺压,世态之炎凉,俗众之鄙琐,八大奈之何?唯有还以冷傲。冷傲,与孤苦一样,是“负能量”,是对花鸟画“正能量”价值观和传统的颠覆。八大的冷傲,或为白眼鱼,或为白眼鸟,冷眼观世,傲对尘俗,这种形象,戛戛独造,史无前例,又是大创意。
图3.八大山人《鱼石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鱼的白眼,冷冷地却又坚定地逼视着俗世,逼视着庸众,让无数作为“心灵窗口”的眼睛无法与之对视,只好悄然移开眼光。冷傲的白眼鱼、鸟,这一大创意,八大画了许多,成了他的个性标签(参图4)。
图4.八大山人《枝上八哥图》 嘉德2010年拍品 成交价907万元第三个大创意:浸以老苍花鸟画向来以华丽、温润、秀雅、工细为主流正派,史上偶有陈白阳、徐青藤等人的纵逸,皆被视为异类。至于老苍,由沧桑身世、梗概之气而出,绝非平凡人所敢想、所能为,也是大大的异类,也是对花鸟画“正能量”价值观和传统的颠覆。图5.八大山人《荷花双禽图》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将天老地荒的孤苦、摧肝裂肺的悲情、凌寒溽暑的节操浸入笔墨而成其老苍,实在是大创意。
图6.八大山人《虬松图》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价287.5万元形象奇特,笔老墨苍,身世述说,人格象征。因其老苍,八大的松,卓立于俗世之外,为最难能,三百年来无能好像其一二者。
第四个大创意:退而守拙花鸟画向来以“工”为美,因为“工”是与“正能量”价值观最相宜的体现形式。宋代院体花鸟画主导了这种审美趣味,形成了传统。其实,“拙”也是中华艺术的一个奇特审美观点。拙则厚,拙则深,拙则有意趣。
大巧若拙,大智若愚,拙得近乎愚时,在知者看来,无疑即是大巧、大智的外显。八大以前的花鸟画,无人退而守拙,险些都是进而求工。
生长花鸟画“拙”的审美新价值,八大实为第一人。退而守拙,为八大的另一大创意。图7.八大山人《眠鸭图》 私人藏拙,如顽石的个性。
八大的拙,有朴拙、苍拙、稚拙、奇拙等差别韵味,他的拙,到处在在。八大之后,求拙者徐徐不乏其人(如扬州八怪中的金农、高凤翰等),然无人可以“拙”过八大。图8.八大山人《花果册》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图9.八大山人《涉事册》之一 北京荣宝斋藏形拙、笔拙、墨亦拙。
瓜的呆萌让人不禁莞尔,石的沧桑让人不由感伤岁月与世事。第五个大创意:形诸怪奇怪奇,这在主张中庸之美的传统文化配景下,在花鸟画的“正能量”价值观及传统影响下,少少有人敢想、敢为,倘使造次,必受鄙夷,必被指为“粗恶无古法”、“诚非雅玩”。然而,八大,偏要形诸怪奇,他的画经常形象怪特、构图奇险,这是大创意。这一创意浸透了他锥心刻骨的情感,沉积着卓尔不群的人格气力,让人从他的“粗恶”中看出了横生的逸气,从他的“无古法”中瞥见了熠熠生辉的个性。
图10.八大山人《孔雀竹石图》 刘海栗美术馆藏图11.八大山人《葡萄大石图》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二图形象与构图匪夷所思,令人惊奇之余不禁拍案叫绝。绝不夸张地说,八大形诸怪奇的大创意,具有刷新中国人审雅观的打击力。第六个大创意:发以诙谐中国绘画,诙谐感匮乏。而八大,不乏诙谐之作,其诙谐或讥世,或自嘲,或冷峻,或俏皮,令人解颐,这也是大创意。
美国作家马克·吐温说:“诙谐的内在泉源不是欢喜而是悲伤”,此言甚确,可据以明白八大的这个创意。图12.八大山人《安晚册》之一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劫后余生,饱食鼓腹,闭目适意,自喻“安晚”的生活状态,自嘲苟活。诙谐内里含着无奈的悲伤。图13.八大山人《苍鹰红梅图》 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价101.2万元苍鹰惊讶于料峭寒风中娇艳梅花的报春。
为什么惊讶呢?如此悲凉世界,竟有娇艳!何来春天?亦是悲伤之中的诙谐,类似“含泪的微笑”。八大也有轻松的诙谐,如图14。图14.八大山人《蜷猫图》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风动,枝动,猫儿心动。
《六祖坛经》言:“时有风吹幡动。一僧曰风动,一僧曰幡动。议论不已。
惠能进曰:‘非风动,非幡动,仁者心动。’”猫儿,你可懂?史上画猫趣的不少,这可能是最有看头的一幅。
八大,堪称中国绘画史上最具诙谐感的大师。孤苦、冷傲、老苍、守拙、怪奇、诙谐,八大的六大创意其实是他完整个性的差别面向,有着精密的联系,因孤苦而老苍,因老苍而更其孤苦;因冷傲而怪奇,因怪奇而更其冷傲;因孤苦、冷傲而守拙,因守拙而使孤苦、冷傲具有深、厚、趣的意涵,而不是简朴的宣泄;至于诙谐,亦源自孤苦,正如有人说的:诙谐是应对磨难的一种方式。
以上为八大的六大创意。特殊的创意!二、八大山人开创新类花鸟画八大的时代,花鸟画已然形成了意涵差别的三大类。一是自然生趣类。
写自然界花鸟鱼虫的生机天趣(如图15)。图15. 林椿(南宋)《果熟来禽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二是民俗意象类。是民俗,画约定俗成的祥瑞、喜庆、祝福、伦理等意象(如图16)。
图16. 孙克弘(明)《耄耋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猫、蝶谐“耄耋”音,是长寿的祝福。三是品格情操象征类。
画约定俗成的意象如梅兰竹菊松等抒写个性(如图17)。图17. 王冕(元)《墨梅图》 上海博物馆藏这三大类花鸟画,写自然生趣的已臻其妙,画民俗意象的已尽其用,而品格情操象征类虽为抒写个性,但并不够“个性”,题材狭窄且固化,人们越发富厚的个性世界无以自由体现,有很大局限性。总观之,花鸟画到了清初,虽有一千多年的生长史,但还不是可以自由抒写富厚个性的艺术形式,不能承载越发富厚的内容。若以自由抒写为尺度来审视,花鸟画其实尚未生长成熟。
跳出传统三大类,自由抒写富厚个性,在八大之前,只有极个体大家有所体现,如徐青藤。图18. 徐渭(明)《墨葡萄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题诗:"半生崎岖潦倒已成翁,独立书斋啸晚风,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。"写怀才不遇的悲愤。
徐渭这件重要作品属于自由抒写,突破了上述品格情操象征类的题材和意涵局限。不外,此作的自由抒写主要不是经由绘画意象而是经由诗歌完成的,因为葡萄这一意象并不具有与其诗歌相同的意涵。可见,徐渭对传统的突破不算乐成。
八大则完全差别。八大的六大创意使他的花鸟画彻底突破了传统三大类,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:自由抒写。突破品格情操象征类的意涵局限,或孤苦、或冷傲、或老苍、或守拙、或诙谐,内里透着悲情、倔强、睥睨、愤激和讥笑,透着身世沧桑、梗概之气、大智若愚、返璞归真以及人生无奈,纷歧而足。他的画,富厚,而不是单纯;自由,而不是固化。
独创意象。扬弃约定俗成,他那些怪奇的意象前无昔人,纯粹独创,具有极其个性化且相当庞大的意涵。独创的意象与个性抒写完美统一。
作品意涵由绘画意象完全体现出来,绘画告竣了自足,不像徐渭那样需用诗歌来抒写绘画意象所无的意涵。因此三点,八大的六大创意完美实现了自由抒写富厚个性,在花鸟画传统三大类之外乐成开创了一个新类,因其具有独抒怀抱类的特点,我们就称其为独抒怀抱类。
图19. 八大山人《孤禽图》, 北京翰海2010年拍品 成交价6272万元图19,孤苦、冷傲、守拙、怪奇,亦见老苍之气与丝丝诙谐,一切尽现于独创的意象。完美!八大的六大创意代表着独抒怀抱类花鸟画简直立和成就。
花鸟画经由一千多年的生长,到八大手里终于成了可以自由抒写富厚个性的艺术形式,这大大提升了花鸟画的审美价值,提供了花鸟画发育成熟的路径,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。建立独抒怀抱类花鸟画,使八大取得了前人无法取得的艺术成就。八大,前无昔人,伟大!遗憾的是,独抒怀抱类花鸟画横空出世三百多年来,再没有谁算得上其中大家,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扬州八怪(参图20),例如吴昌硕(参图21),例如齐白石(参图22),都未能致力于用自己独创的意象去自由抒写富厚个性。
因而,独抒怀抱类花鸟画虽然提供了花鸟画发育成熟的路径,但实际上花鸟画并未真正成熟起来。八大,后无来者,更显伟大!图20. 郑板桥《竹石图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郑板桥在传统的品格情操类里转了一辈子。
扬州八怪诸位大致如此。图21. 吴昌硕《红梅图》 南京博物院藏吴昌硕作品兼及传统三大类,就是没有独抒怀抱的质素。图22. 齐白石《葫芦螳螂》 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从八大那里学了不少,但无不抽闲八大的独抒怀抱,他的精彩在于写自然生趣。
三百多年来,八大的伟大一直是一份孤苦的伟大。对花鸟画的成熟来说,这份孤苦的伟大充满了遗憾。
(本文著作权归头条号《中国画说》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,否则必究执法责任。)。
本文来源:AOA官方入口-www.gxlaiya.com